好消息,廣東省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實施方案公布
2021-10-14 15:44:16
|
2345次閱讀
關于印發廣東省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農業農村局、財政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按照《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的通知》(農市辦〔2021〕7號)要求,我廳聯合省財政廳編制了《廣東省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實施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按要求認真貫徹執行。
廣東省財政廳 廣東省農村農業廳
2021年10月9日
廣東省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實施方案
深入貫徹落實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按照《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的通知》(農市辦〔2021〕7號)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2021年中央一號文部署,加強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是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有效舉措,是現代農業重大牽引性工程和促進產業消費“雙升級”的重要內容,對提高重要農副產品供給保障能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升鄉村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圍繞保供給、減損耗、降成本、強產業、惠民生,聚焦鮮活農產品產地“最先一公里”,以鮮活農產品主產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脫貧地區為重點,堅持“農有、農用、農享”的原則,依托縣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示范社,已登記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政府以獎代補,助力降損增效,推動產地冷藏保鮮能力、商品化處理能力和服務帶動能力顯著提升,推動農產品產銷對接更加順暢、讓小農戶與大市場有效銜接,更好滿足城鄉居民需求。
二、建設目標
聚焦鮮活農產品主產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重點圍繞蔬菜、水果,兼顧地方優勢特色品種開展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
梅州市、湛江市、茂名市、云浮市分別組織指導大埔縣、徐聞縣、高州市、羅定市開展2021年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國家級試點縣工作(按照農市辦〔2021〕7號文件附件1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試點縣工作方案要求開展);韶關市、湛江市、肇慶市分別組織指導南雄市、樂昌市、雷州市、德慶縣開展2021年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省級試點縣工作。
創新探索“田頭智慧小站”建設,實現水果、蔬菜、南藥等廣東特色種植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能力明顯增強,水果、蔬菜商品化處理和減損增值能力明顯增強,主體服務帶動能力明顯增強,產品標準化、信息化、品牌化水平全面提升,農產品出村能力明顯提升,產銷對接更加順暢,促進小農戶與大市場有效銜接。
三、建設重點
(一)實施區域
在全省申報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的16個地市和8個試點縣(國家級和省級),聚焦鮮活農產品主產區、特色農業農產品優勢區和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薄弱地區,重點圍繞蔬菜、水果,兼顧地方優勢特色品種開展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
(二)支持對象
依托縣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示范社,已登記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施。試點縣可因地制宜鼓勵引導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以及可有效實現聯農帶農、“農超對接”的相關市場主體,積極參與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
(三)建設內容
1.通風貯藏庫。在蔬菜、水果、南藥等耐貯型農產品主產區,充分利用自然冷源,因地制宜建設地下、半地下貯藏窖或地上通風貯藏庫,采用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相結合的方式保持適宜貯藏溫度。
2.機械冷庫。在果蔬茶及其他種植類特色農產品主產區,根據貯藏規模、自然氣候和地質條件等,采用土建式或組裝式建筑結構,配備機械制冷設備,新建保溫隔熱性能良好、低溫環境適宜的冷庫;也可對閑置的房屋、廠房、窯洞等進行保溫隔熱改造,安裝機械制冷設備,改建為機械冷庫。
3.氣調貯藏庫。在香蕉、芒果、梨、獼猴桃、西瓜和番茄、甜瓜和蝴蝶蘭等呼吸躍變型農產品主產區,建設氣密性較高、可調節氣體濃度和組分的氣調貯藏庫,配備碳分子篩制氮機、中空纖維膜制氮機、乙烯脫除器等專用氣調設備,對商品附加值較高的產品進行氣調貯藏。
4.預冷及配套設施設備。根據產品特性、市場發展和儲運加工的實際需要,規模較大的設施,可配套建設強制通風預冷、差壓預冷或真空預冷等預冷庫或預冷設施,配備必要的稱量、清洗、分級、檢測、信息采集等設備以及新建貯藏設施專用的供配電設備。
鼓勵有條件的地市按照“建設主體+田頭市場(田頭智慧小站)+農戶”的模式創新探索具有倉儲保鮮、加工包裝、直播電商、區域農業數據收集發布、新技術示范推廣、新農人創業實訓孵化、市場集散、農業金融保險對接、農業生產經營信息(土地流轉、農技農機農資信息)發布對接、農村政策法規宣傳等功能的“田頭智慧小站”。
四、補助標準
按照《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的通知》(農市辦〔2021〕7號)要求,采取“雙限”適當支持:按照不超過建設設施總造價的30%進行補貼,單個主體補貼規模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具體補貼標準由各地市制定。國家級試點縣原則上第一年安排補助資金2000萬元,省級試點縣按照申報情況給予適當支持;對農民合作社獲得的財政直接補助形成的資產要量化到全體成員并記載在成員賬戶中;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獲得的財政直接補助形成的資產要量化為集體成員持有的股份。
五、組織實施
嚴格遵守工作要求,按照自愿申報、自主建設、定額補助、先建后補的程序,支持建設主體新建或改擴建設施。各地市要準確把握政策,完善工作流程,實行申請、審核、公示到補助發放全過程線上管理,確保公開公平公正。建立每月通報工作機制,省農業農村廳將定期通報各地市上月工作進度。
(一)完善實施方案。各地市要結合區域產業實際,按照《廣東省財政廳關于下達2021年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第8批)的通知》(粵財農〔2021〕103號)要求,在實施地點規劃、補助標準制定、本地技術方案(在部下發技術方案框架下完善)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完善實施方案(試點縣實施方案作為附件單列),并于2021年10月25日前分別報送至省農業農村廳、財政廳。
(二)組織申報建設。地級以上市農業農村部門、財政部門要組織所轄縣(市、區)積極開展申報建設工作,及時發布實施計劃、補助控制標準等重點信息。縣級農業農村部門、財政部門應及時發布實施方案、補助控制標準等重點信息,應在申報工作啟動前10個工作日向社會公布相關事宜,指導相關主體下載農業農村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直報系統APP或農業農村部重點農產品市場信息平臺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物流信息系統APP,開展申報工作。堅持建設主體自愿申報,按規定提交申請資料,對真實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負責,并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三)自主開展建設。建設主體要按照本地技術方案要求,自主選擇具有專業資質和良好信譽的施工單位開展建設、采購符合標準的設施設備。建設主體對建設和采購的設施設備擁有所有權,同時承擔安全建設運營的主要責任。
(四)及時組織核驗。建設主體提出驗收申請后,縣級農業農村部門、財政部門應會同相關部門,按照“建設一批、驗收一批、補貼一批”的原則,對設施建設的規范性、申報內容的一致性、技術方案的符合性等開展核驗,有條件的縣可委托第三方評估機構驗收。
(五)按時做好總結和績效評價。各地市要統籌開展、扎實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任務,對建設任務負主體責任。各地市要強化責任擔當,強化保障措施,做好縣區的組織和業務指導,鼓勵探索將合法收據、普通發票和完整建設記錄等納入核驗憑據范圍。于12月10日前會同財政部門形成工作總結及績效自評報告(試點縣工作總結及績效自評報告作為附件單列),分別報省農業農村廳、財政廳。
(六)兌付補助資金。縣級農業農村部門、財政部門應按照職責分工和時限要求,及時向驗收通過的建設主體發放補助資金,并公示補助發放情況。對享受補助的冷藏保鮮設施,應設立專門的標識和編號。地級以上市財政部門要會同農業農村部門切實加強資金監管,定期調度,于每月5日前報送建設情況調度表(詳見附件)。及時報送有關典型案例和經驗做法。
六、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地級以上市農業農村部門、財政部門要高度重視,明確職責分工,密切溝通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科學確定實施區域,強化信息手段運用,加強全過程管理,主要負責同志要牽頭抓總,建立健全聯合工作機制,成立工作專班,切實做好各項建設工作。
(二)加大政策支持。各地市要統籌用好中央和地方財政資金支持開展設施建設。要積極協調參與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充分發揮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作用,鼓勵創設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專屬信貸產品。切實落實農業設施用地政策,鼓勵通過入股、租用等方式將村集體閑置房屋、廢棄廠房或經營性建設用地等用于設施建設。在明確設施產權歸建設主體所有、合理確定合作方式和收益分配的基礎上,鼓勵與批發市場、郵政快遞、電商平臺等企業開展合作,試點示范支持一批田頭公益市場。
(三)高效使用資金。省級財政部門將會同農業農村部門切實加強資金監管,對于資金結轉量大、工作推進慢的地區將調減或不再安排下一年任務資金;對于績效考核結果較差或出現嚴重負面影響的試點縣將采取通報整改、扣減資金或終止試點資格等措施進行處理。
(四)嚴格風險防控。各地市要建立設施建設內部控制規程,規范業務流程,強化監督制約,開展廉政教育。任務實施縣要壓實建設主體責任,嚴格核驗程序,確保設施質量。對倒賣補助指標、套取補助資金、搭車收費等嚴重違規行為,要堅決查處。各地市要強化驗收規范和過程抽查,對發現問題的,及時督促指導整改。
(五)加強宣傳示范。各地級以上市要通過發放明白紙、張貼宣傳畫、現場教學和建設樣板庫等方式,開展專業化、全程化、實用化培訓,提升政策實施效果。鼓勵各地結合實際開展農產品產地市場信息數據采集,加強與郵政、快遞、電商等企業合作,促進區域內設施資源整合,實現上游產品和下游服務高效對接,拓展延伸產業鏈供應鏈。要及時總結先進經驗,綜合運用報紙雜志、廣播電視、互聯網等渠道強化宣傳,指導試點縣做好總結評估,推出一批機制創新、政策創新、模式創新的典型案例,切實發揮試點示范帶動作用。